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议政)
发布时间:2025-05-30 08:08:14| 浏览次数: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怎样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用科技造福于民,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连线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请他们结合自身工作谈科技、话农事,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言献策。
【镜头】春暖农事忙。智能育秧工厂里,水稻秧苗生机勃勃;手机屏幕上,农业远程控制软件信息一目了然……在繁忙的春耕画卷里,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
马忠明:近年来,我围绕现代种业发展、农业智能装备和智慧农业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研。在田间地头,我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成效,也了解到在现代种业和智慧农田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发力。为此建议:
强化科技创新整体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区域创新中心。国家、省级和市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技推广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和发力重点,比如国家级团队专注前沿基础研究,省级机构主攻应用技术开发,市县层级着力成果转化示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好上下贯通、梯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分类考核指标调动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完善机制,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农技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院校加强对接协作。
过建春:近年来,《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逐步实施,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建立运行。海南聚集了大量的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农业创新企业,在深化科技协同、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产学研协同机制不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未充分激活,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
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激活协同创新生态。依托南繁硅谷和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推动“科研—制种—推广—市场”全链条创新资源整合,围绕产业链上需要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跨类别整合配置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创新科技人才使用机制、资源设施共享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更多更灵活地聚焦服务产业链升级和完善。同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各环节中的应用,加快数智技术设施装备的建设应用,支持相关企业开展数智化升级改造。
王传喜:结合村民们的反馈来看,当前科研资源下沉力度还需加强,一些农业装备、农业技术离农民实际需求还存在距离。建议一方面围绕农民实用需求开展农业创新,扎实做好农业基础性研究,特别是在优质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采取“行政推动+公益行动+合作共赢”方式,促进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科技成果“三下乡”。
经过调研,我也意识到近年来农业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要为他们搭建好平台、提供好服务,让优良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成长。同时还需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广纳人才,坚持适岗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相结合,实现满足生产与促进创新一体推进。
【镜头】“智慧育种需要以工业化思路汇聚大量资源”“加快运用智慧育种技术选育具有高产、优质、耐逆等特点的‘超级品种’”……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培育出“超级品种”。
王舰:近年来,我院的科研人员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在春油菜、马铃薯、青稞、蚕豆等农作物育种和研究方面实现了突破,先后育成农作物品种150余个。
攻克突破性品种,需要重大农业科研平台的支撑。为此建议:充分利用智慧农业平台、南繁硅谷平台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加快新材料的创制,高产、优质、抗逆品种的选育及功能性粮食产业化的布局,通过生物育种推动种业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转型升级。
过建春:要用好平台,发挥好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南繁硅谷“科技+产业+开放”的叠加优势,聚焦种业国际前沿技术,抢占智慧育种制高点。以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技术为驱动,构建“智能设计—精准验证—高效推广”的智慧育种体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缩短新品种研发周期,提升研发效率。同时,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在海南构建全球种业国际合作枢纽,加强国际种业合作。利用已经建立的“国际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平台吸引更多国际农业科研机构及跨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推动中外联合育种项目落地。
马忠明:种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这些年,甘肃省农科院选育的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抗旱节水效果明显,推广成效良好。
建议成立种业创新联盟,建立完善开放性机制,强化种子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实质性合作。同时,稳定支持种业人才及团队建设,充分利用好本地科研院所人才,夯实公益性科研院校种业源头创新的基础支撑,强化人才的可持续支撑。
【镜头】平整宽阔的高标准农田里,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装载着一盘盘秧苗来回穿梭。智能灌水渠能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情况和土壤墒情,合理调控水量,精准灌溉……福建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实现了省种、省药、省肥、省工、增效。
马忠明:我国山地多,小农户长期存在,设施农业仍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建议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集成创新一批适应小农威廉希尔户生产、山坡地作业和设施农业作业的小型农机具,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针对适度规模的区域,要加大智能化农机装备的研发,推进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对稳产保供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建立观测网络,加强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发展智慧农业奠定基础。同时,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此外,加强政策扶持,创新专业化服务新业态,组建智慧农业服务联合体,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王舰:没有农机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我国西北、西南部分地区山大沟深,土壤碎片化较为严重,不适合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研制适宜于我国家庭化、小型化、轻简化的农业机械,实现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到运输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极为重要。同时,加大对现有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改造,可以节约成本、提升现有机械使用效率。有些地区已经通过对旧的农业机械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实现田间的自动驾驶,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王传喜:在一些农村地区,先进的农业设备利用不够。建议一方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科技融合,提升农民知识和技能水平,更新思想观念,引导农民使用科技装备开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支持推进农机设备更新。此外,加大社会化服务力度,鼓励支持村集体和农机合作社集中采购农机设备,为小农户提供优惠服务。
智慧农业发展应着力在“耕、种、管、收”等方面打好基础。在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农产品智能化销售体系、农业灾害预警等方面,加快智慧化发展,促进农产品增值增收,提高农业减灾防灾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孟祥夫 刘博通 易舒冉)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线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