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观天下 发展气候韧性农业 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发布时间:2025-08-15 03:35:11| 浏览次数:
在全球气候危机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需,也是扩大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智慧地应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挑战具有深远意义,也极具潜力。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公报说,多个专业气象机构数据显示,近期全球热浪频发,多地气温破纪录。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7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7月,平均海面温度也是有记录以来第三高。
农业是受气候影响最直接的产业,尤其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构成威胁。
数据显示,在过去50年里,全球中低纬度地区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已经因为气候变化而变缓,气候变化已全面影响了作物产量和质量、草原质量、森林分布、鱼群分布等各个方面。气候变化还改变了一些关键的物候与生长区域的适宜性。在高排放情景下,到2050年全球将有10%的作物和畜牧生产区的气候将变得不再适宜现有的作物生产和牲威廉希尔williamhill畜养殖。
同时,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将增加饥饿、营养不良及其他饮食相关的风险,从而影响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尤其是零饥饿目标的实现。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需,也是扩大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韧性农业是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通过可持续地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系统长期生产力和农民收入的方法,旨在提高对气候变化暴露度高、脆弱性强的农业生产系统的韧性,即减少气候灾害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并且具备迅速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减少农业“靠天吃饭”。该理念也特别提出了可以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改善农业生态,增强农业对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在全球气候危机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与风险,同时充分挖掘潜在的农业发展与转型机遇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密歇根植物联盟和密歇根农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业与农村发展部于2025年初启动了农业气候韧性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研究和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密歇根州农业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确保农民能够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继续维持生计。最近,该计划宣布获得51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将用于资助四个新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也强调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力求在气候变化的挑战中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西非国家冈比亚政府更加重视增强农业气候韧性,努力提升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冈比亚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制定了气候智慧型灌溉战略。该战略主要包括精准灌溉、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优化作物选择等,旨在利用传感器、卫星等数据帮助农户精确测量土壤湿度、作物需求等,从而优化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因过度灌溉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冈比亚农业部门还大力引进并推广耐旱作物种植,从根源上减少水资源使用,同时推广耕地轮作,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气候变化引发的高温、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对泰国一些地方的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畜牧业等产生影响。泰国正在实施一项为期5年的稻米绿色气候基金项目,旨在通过大规模引入可持续和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促进农业绿色转型,预计将使超过25万农户受益,同时有望减少约2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指出,建设一个零饥饿、没有营养不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并非不可企及,横亘在现实与目标之间的也绝非天堑。当前,全球正处于大变局中,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对气候韧性农业的认识度和接受度正在不断提高,全球合作的探索脚步也没有停顿,更智慧地应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挑战具有深远意义,也极具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