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废气变肥膜昆工团队用“碳硫新生”赋能农业绿色升级
发布时间:2025-08-09 21:29:45| 浏览次数:
央广网昆明8月7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农业绿色转型正迎来新契机。日前,昆明理工大学“碳硫新生”项目团队围绕工业副产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资源化利用,研发出一种绿色可降解缓控释肥料包膜材料,在破解农业“施肥难”“膜层污染重”等问题方面实现突破,助力农业减碳提质。
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研究生创意组(新农科类)中获得关注。项目《碳硫新生——绿色可降解智控缓释肥料包膜引领农业碳中和》凭借其技术原创性和产业契合度,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转化潜力。
“我们希望用材料创新,把看似‘无用’的废气,变成推动农业绿色升级的‘钥匙’。”项目负责人、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李双江介绍。该项目将工业副产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入聚碳酸酯与含硫聚合物骨架中,形成新型可控释放、可降解聚合物包膜材料,具有分子结构灵活、极性官能团丰富、水解速率可调等优势。
这种材料不仅能根据作物需求、土壤条件和施肥周期进行精准调控,保障养分在作物全生育期均衡供应,还可在土壤中自然降解为无毒小分子,避免传统化肥膜材造成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累积。
“从单体筛选、膜层测试到田间验证,我们团队几乎每天都在反复试验。”项目团队成员表示。目前,该材料已在云南多个种植基地的番茄、玉米等高需肥作物中开展试用。数据显示,材料控释周期可覆盖40至60天,作物氮素利用效率提升超过20%,产量提升10%至15%,施肥次数减少约三分之一。技术“下得去、用得上”,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农业碳中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要深入田地、扎根泥土的系统性变革。”指导教<a href="https://www.hanyekj.com" target="_blank" hre 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网f=https://www.hanyekj.com target=_blank>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网师刘毅介绍,团队由多个学科背景的青年科研骨干和研究生组成,已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绿色高分子与农业材料方向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拓展材料体系,开发适用于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的包膜产品,构建覆盖“低碳+智慧”双维度的农业解决方案。
在破解农业“施肥难”“膜层污染重”等问题方面实现突破,助力农业减碳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