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良法降本提效 科技赋能延链增值
发布时间:2025-08-05 12:05:24| 浏览次数:
夏日的榆中县韦营乡,4万余亩高标准梯田层层舒展,覆膜田块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科技的光泽,麦子、黍子等粮食作物的清香随着山风悠悠飘散。这片曾经因十年九旱而深陷广种薄收困局的土地,如今正书写着科技变革的崭新故事。
为有效应对寒旱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突破粮食生产瓶颈,实现稳产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甘肃志华农业有限公司、保定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成功构建了一套集科技、装备、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粮食稳产技术体系,亦称为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该体系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核心,全方位覆盖粮食生产的各关键环节,为寒旱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此技术体系全面涵盖良种选育与推广、土壤精准管理、高效施肥策略、寒旱区特色耕作技术、专用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粮食产后初加工(烘干)保障、农产品深加工增值以及全渠道市场销售体系建设等八大领域。通过有机整合良种、良法、良机、良技、良策,形成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的寒旱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寒旱区粮食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及产量稳定性,显著提高了水、肥、药等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成功解决了粮食收获后的损耗问题,挖掘了寒旱农产品的独特价值,畅通了威廉希尔官方网站销售渠道,整体推动寒旱农业朝着绿色、高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保定农发集团积极拓展产业链布局,于2024年8月在榆中县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种源农业科技(甘肃)有限公司。作为榆中县2024年农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该公司立足西北寒旱地区农业资源禀赋,聚焦种质资源开发,重点研发和引进具有抗旱耐寒特性的小麦、糜子、黍子及中药材等作物品种,致力于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种源科技不仅在西北地区建立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探索梯田+科技+品牌发展路径,还依托保定农发集团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链,对现代寒旱农业区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实现延链销售,进一步拓展了寒旱农业的产业版图和发展空间。
7月30日,一场聚焦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的技术观摩会在这里进行。记者了解到,此次的观摩对象——甘肃省农科院选育的甘育8号春小麦、陇糜17号等优良品种,在配合旱作稳产后,实现了化肥用量削减30%、养分利用率跃升25%的佳绩,出苗率提高了40%,亩产增产达15%。即便在2025年干旱天气的严峻考验下,这些品种依然实现了稳产,其卓越的抗旱性与广泛的适应性赢得了参会专家的赞誉。
在产业协同与联农共富的探索实践中,种源科技投身粮食精深加工领域,精心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满足多元市场需求。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彻底消除了“空壳村”现象。农民们不仅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租金收益,还能在基地务工赚取薪金,年底更有分红股金可拿。
“榆中县建立的现代寒旱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在探索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以及开辟企业+协会+院校合作新路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杨祁峰告诉记者,该示范基地为全省同类型区域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宝贵借鉴,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与联农带农,促进了老科协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农耕活动、增强实践能力的优质平台,也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