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williamhill)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实践成果在京发布

发布时间:2025-08-02 20:27:48| 浏览次数:

  7月30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IAED)、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联合发起的“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在京发布总结报告。同日,“推进生鲜农产品可持续种植发展合作论坛暨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结项会议”召开。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在欧盟支持下,围绕中国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痛点与需求,聚焦生鲜果蔬从产地到市场的减损增效与绿色转型,以标准引导、培训赋能和企业协作为抓手,为构建中国现代农业绿色供应链探索出一条实践路径。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实践成果在京发布(图1)

  “推进生鲜农产品可持续种植发展合作论坛暨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结项会议”现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介绍,生鲜商品损耗高、链条长、效率低,是制约农业增效与消费升级的瓶颈环节。基于这一共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三年半前联合合作伙伴发起该项目,搭建起一个由政府支持、行业推动、企业参与、科研支撑的多方协作平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流通路径。

  在项目三方执行机构代表发言环节,项目协调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可持续消费推进部主任郭沁华发布了“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核心成果。她表示,项目聚焦中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建设与果蔬流通体系优化,构建起一整套可落地、可评估、可推广的绿色农产品流通路径。项目期内,制定并发布了包括《果蔬类周转筐运营操作规范》在内的多份标准指南;搭建了培训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区开展赋能培训,成功覆盖2000多家以合作社为代表的中小农业经营主体和超过10000名农户;联合基地、流通和零售多方,推广果蔬周转筐进入流通链条,覆盖了60余家零售企业和120余家经销商。此外,还完成了涉及行业操作指南开发、环境效益评估、政策研究等在内的系统工作。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创新部主任田芮丰就“标准化果蔬周转筐的推广应用”展开专题汇报。他表示,项目启动初期,协会深入调研发现行业在周转筐使用中普遍存在包装成本高、果蔬保护不足、操作流程不统一、丢筐率高等问题。为此,项目从多个维度系统推进:一方面,面向农户、经销商、零售商等不同环节开发了配套使用指南和线上视频课程,提升各类用户的认知与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试点和挂牌机制不断优化流程,并在试点基础上推动发布团体标准,并于2024年升级为行业标准,涵盖载重、尺寸、物流兼容性等关键参数。田芮丰表示,周转筐虽小,但牵动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标准化与绿色转型。未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将继续推动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普及应用。

  来自IVL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中国首席代表高思博士分享了项目期间开展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结果。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一次性包装,标准化周转筐在运输距离1000公里内的场景下可减少近50%的碳排放。项目累计推广的周转筐使用量611万,如果把周转筐替换一次性筐,以及周转筐运输减少的食物浪费等减碳效应叠加,减少的碳排放十分可观。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慧从政策路径的角度进行总结。她指出,蔬果的威廉希尔生产流通面临化肥农药投入偏高、组织化程度不强、损耗率高、流通链长等典型问题,而“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有效推动了农户培训、合作社赋能、标准融入采购体系、流通减损协作等关键环节。她呼吁,将项目形成的培训机制与激励体系进一步嵌入地方政策工具箱,并建议构建“评价+采购协同+持续培训”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业绿色转型的系统韧性。

  在主题报告环节,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两位专家,分别从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球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的视角,带来了深入观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教授以“从需求端反推供给改革”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农业在“吃得好”阶段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他指出,伴随人均GDP增长,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低碳、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对现有供给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应重视果蔬、水产品、乳制品等优质营养食品的供给能力建设,同时加强对食物消费结构的统计和监测,以支撑农业精准转型。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创新专家董乐,以线上形式带来题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与粮食减损路径”的报告。董乐表示,粮食减损是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核心议题之一,而“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推广标准化周转筐、提升农户能力、推动产销协同等一系列系统性举措,有效践行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自愿行为守则》的核心精神。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实践成果在京发布(图2)

  “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历时三年半,在地方涌现出不少生动鲜活的案例。

  宁夏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蒋学勤表示,通过“政府推动、项目赋能、企业参与”的协同机制,宁夏正积极探索构建绿色蔬菜生产体系的系统路径,推动区域蔬菜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云南石屏鸿润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媛介绍,通过“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鸿润农场参与了与企业喜茶的深度合作,并获得标准化生产与评价体系的培训与指导,成功评为“推进可持续种植示范基地”。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部总监黄建军坦言,“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帮助企业在浙江淳安、丽水江根、临安高山产区以及四川广元等地,推动了订单农业、绿色种植与采后保鲜等多项创新探索,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蔬果品质与流通效率。

  以“推动中小农户与企业绿色能力共建”、“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新机制”为主题,活动还举办了两场圆桌论坛。

  “农业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流通体系优化只是一个小切口。但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切口,才能真正撬动产业效率、生态价值与社会共识的深度连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总结。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