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williamhill)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大暑|古人留下的农业“九九乘法表”还有用吗?水稻会“嫌热”吗?

发布时间:2025-07-22 07:49:45| 浏览次数:

  

大暑|古人留下的农业“九九乘法表”还有用吗?水稻会“嫌热”吗?(图1)

  今天迎来大暑节气。农谚云:“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大暑时节的高温对于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特别是对于种植双季稻的地区,人们要及时收割早稻,还要兼顾种植晚稻,同时做好其他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确保丰收。

  你知道吗,包括上海在内的区域,流传着“大暑不割禾,一天丢一箩”的农业“九九乘法口诀”。时过境迁,这样的口诀还能起到指导农事的作用吗?大暑时节,对水稻等农作物而言为何如此重要?新民晚报“节气版·十万个为什么”将探索大暑时节的农耕趣事儿。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王飞名,主要从事节水抗旱稻的新品种选育研究。他告诉记者,类似“大暑不割禾,一天丢一箩”这样的农业“九九乘法口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耕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性规律。它反映了特定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时效性需求,其实用性还需结合现代农业条件和气候变化来辩证看待,“整体而言,农谚的普遍性有所下降,但在特定场景下仍有参考价值。”

  王飞名解释,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工收割,在缺乏有效保鲜和存储手段的背景下,在大暑前后收割,能最大程度减少因自然条件造成的损失。

  “‘大暑不割禾,一天丢一箩’的核心,是避免成熟后的自然损耗和气候风险,也蕴涵了顺应农时、重视威廉希尔williamhill收获时机,以保障产量的理念。”专家指出。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的农谚还有不少,例如“寒露不出真不出,霜降不黄真不黄”,便是说双季水稻的晚稻,如果寒露还没有出穗,就很难出穗了;如果霜降还没有成熟,那晚稻就不能成熟了。

  王飞名介绍,从现代农业视角看,大暑正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中晚熟品种在大暑节气,处于孕穗末期至抽穗扬花期——这是水稻对环境胁迫(高温、干旱、暴雨、大风等)最脆弱、最敏感的时期。大暑期间的持续高温会导致花粉不育,结实率大幅下降。”专家表示,“而早稻则进入了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此时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保持田间湿润,确保籽粒饱满,大暑后不久即进入收获期。”

  总的来说,大暑带来的高温高湿,是把双刃剑——充足的光照和高温可加速水稻发育进程,但也要注意强降雨可能造成的根系缺氧。

  新华社照片,大暑节气,各地农民抢抓农事,忙碌在田间地头。 新华社发(赵庆祖摄)

  你听说过“八月香”雪花粳吗?这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特早熟节水抗旱稻。

  王飞名自豪地说,“八月香”粳稻能经受长时间持续高温的“烤”验。原来,作为节水抗旱稻的一个品种,“八月香”粳稻继承了旱稻家族“吃水少”、耐高温的特点。来自田间的数据表明,节水抗旱稻的用水量比常规水稻可减少50%以上;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可减少50%以上……

  记者了解到,经过四年多的推广应用,“八月香”已然打响了“沪上秋天里的第一碗米饭”的名头,在申城,崇明、金山、闵行、奉贤、青浦、浦东等地均有种植。此外,“八月香”还走进了江苏无锡、山东临沂、江西南昌等地。

  “我们最新研发的‘沪旱香软61’,其米质上乘,口感更佳,集早熟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性好等优点于一身,同样也是节水抗旱稻的新品种。”王飞名透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