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刘东红教授:食品制造数智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5-07-10 22:33:45| 浏览次数:
本文深入探讨了食品制造领域数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首先分析了未来食品制造面临的人口、环境等挑战,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特别是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孪生和精益生产等新技术的应用。随后详细介绍了食品制造数智化的关键技术,包括工艺数字化、系统柔性化和装备智能化。在工艺数字化方面,通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现了工艺设计从经验试错向科学推理的转变,显著缩短了原型测试时间和整体上市时间,减少了研发费用和原材料消耗量。智能制造作为数智化的核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了制造过程中的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和决策等。系统柔性化方面,讨论了智能决策与管控技术,包括基于数据+算法的决策过程,以及生产调度、制造过程、设备运维和质量控制的智能化。文章还展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柔性智能提取中试线,通过数字孪生系统,提高了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了食品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最后,文章对未来食品制造数智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综上所述,本文为食品制造数智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全面的综述和前瞻性的展望,对于推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东红,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副院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兼任智能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为全国食品包装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94)及全国食品加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1)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际食品工程联盟(IAFE)中国代表,ISO/TC 313、ISO/TC 326工作组委员。主要从事食品绿色加工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连续四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连续3 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主编出版著作4 部,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获全国优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省部级奖励4 项。
为深入探讨未来食品在大食物观框架下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产学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2025年5月24-25日在中国 四川 成都召开。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食品产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并着重关注食品科学、营养安全保障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共同举办“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本届年会将于2025年8月9-10日在中国 湖南 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