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williamhill)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看“老校園”如何變身科創“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5-07-09 10:03:43| 浏览次数:

  學府街62號,曾經是忻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類高校忻州師范學院的校區,數千學子在這裡學習生活。忻州師范學院因發展需要整體搬遷后,沉寂下來的老校園如今以“科創驛站”之名重新恢復活力。

  忻州市“科創驛站”科技示范園佔地4.58萬平方米,運營一年多來,空間“存量資產”變為科創“流量入口”,已吸引33個創新團隊、260余名創新人才。他們在這裡“安營扎寨”,或埋頭科研攻關,或擔任“科技副總”,或入企開展服務,激活了忻州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一池春水”。

  走進忻州市“科創驛站”科技示范園,迎面是一棟15層高樓,外觀有些年代感,樓頂立著四個大字“科創驛站”。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然而欠發達地區創新需求與自身創新供給能力存在嚴重錯配。忻州位於呂梁山和太行山—燕山地區,曾是國家級貧困地區,版圖面積全省最大,屬地隻有一所本科類高校,科技資源也十分缺乏。忻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殿君說:“這就需要政府做好‘補位’,搭建平台,構建符合當地實情的區域性創新體系。”

  “補位”本是足球比賽中集體防守的一種配合方法,一般有兩種:補空檔和互補。如何能補得准確、補得及時、補得有效?

  “一是找准定位,二是講究方法。”王殿君說,首先是場地從哪裡來。忻州市財力有限,要“花小錢辦大事”就得“挖潛”,將忻州師范學院搬遷后閑置的校區利用起來的方案應運而生。“這裡雖是老校區,但卻是大隱於世的科創‘寶藏’,不僅環境宜人利於創新,還自帶科創基因。”

  經改造,舊校區通過空間功能重組,成為集技術研發、人才培養、企業孵化、成果展示、小試中試於一體的科創綜合體。“科創驛站”功能十分明晰,彌補科技資源不足,定位為人才引育的新平台,科技進步的新引擎,成果轉化的新路徑,服務基層的新模式,示范帶動的新基地,邀請對象包括省內外高校研發團隊、科技型初創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

  “有沒有‘科創驛站’,大不一樣。”來自太原科技大學的李佔龍博士很有感觸地說。

  之前,車輛工程專業出身的李佔龍博士與忻州裝備制造企業開展聯合技術攻關。“這就和打仗一樣,需要發起一次次沖鋒才可能最終佔領高地。這種‘一對一’的方式,考驗企業願不願意承擔失敗風險。”他說,“科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网創驛站”的成立,讓長期在科創一線奮戰的“散兵游勇”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更能得到政府的制度性剛性支持。

  去年,李佔龍博士入駐忻州市“科創驛站”,被原平市聘任為民營企業山西佳誠液壓有限公司“科技副總”。在忻州市科技計劃項目支持下,他與企業聯合首創露天礦用輔助設備自移式電鏟電纜尾線收放車。與傳統設備相比,新產品能夠實現自動跟隨電鏟行走、智能避障、電纜協同收放、實時現場監測、快速響應外部環境變化等功能,極大提高了露天採煤作業經濟效益和安全性。該產品一經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网研發成功,就受到了用戶的熱烈追捧,迅速實現規模化生產,目前已在市場推廣200余台,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4億元。

  “園區還規劃建設人才公寓、科企食堂及培訓中心,為入駐企業和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便利。”忻州市“科創驛站”科技示范園負責人李淼介紹說。

  走進忻州市“科創驛站”科技示范園主樓,從一層逐層而上,無論是高校的實驗室還是企業的創新中心,琳琅滿目的成果展示顯示著,這裡正在形成一個充滿生機、如熱帶雨林般的創新生態。

  目前,“科創驛站”內有中國農業大學、山西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7所高校的研發機構,以及誠邁科技、中條山研究院等入駐,建立起涵蓋多個科研領域的實驗室和研究基地。“研究領域涉及光電傳感、煤炭綠色開採、機械裝備制造、新材料、現代制藥、設施農業等。”李淼說,“這些科研領域契合忻州產業實際,成果出來后,會提升忻州產業科技含量。”

  “實驗室選擇落地忻州,正是因為這裡眾多的制造業企業能為我們提供科研成果迅速落地轉化的平台。”山工科技忻州創新研究院負責人王建梅教授說。

  山工科技忻州創新研究院是太原科技大學重型機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山西工程技術學院聯合共建的科研平台,以教授、副教授、博士為主體組建60余人的跨院校科研團隊入駐了“科創驛站”。

  入駐后,王建梅教授團隊圍繞煤機裝備產業鏈和高端鍛造產業鏈走訪調研定襄、原平、繁峙相關產業企業40余家,幫助企業攻克20余項技術瓶頸。特別是,針對定襄法蘭頭部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大尺寸異型法蘭成型穩定性不足、薄壁特征難以正常充型等難題,與企業聯合開展共性技術攻關、顛覆性技術創新,幫助企業產品整體成本降低約5%。

  山西晨輝鍛壓設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面對企業提出的問題,王建梅教授團隊研發出國內首台套80t程控鍛造取料機、300t全液壓操作機等產品,累計幫助企業新增產值近500萬元。公司副總經理喬星宇坦言:“依靠技術創新獲取超額利潤是科技型企業研發的動力。”

  “科創驛站”科技示范園正從空間“存量資產”變為科創“流量入口”。“我們要借助‘科創驛站’的平台優勢,同步推動市域內縣(市、區)、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創業園共享資源,釋放倍增效應,為忻州新型產業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鋪就‘高速路’。”忻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殿君說,在神池縣創建的綠色食品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成為了有機旱作農業先進技術集成、示范、輻射帶動的新樣板。

  據統計,一年多來,入駐科研團隊實施了17項科技攻關項目,獲得2024年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申請發明專利22個,成立的眾創空間被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為企業產生經濟效益2000余萬元。

  一粒粒創新種子,要成長為根深葉茂的“創新之樹”,離不開雨露、陽光和肥沃的土壤。

  去年,“復旦大學·忻州周”舉辦期間,雙選會、座談會、農特產品展一系列活動連番上演。復旦大學物理系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李曉霞說:“忻州發展很快,就業創業環境也越來越好,從這次雙選會中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真誠。”

  政策層面,忻州市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出台招才引智支持政策、柔性引進人才辦法等系列政策,縣級同步跟進、及時配套,初步形成系統高效、上下協同的柔性引才制度體系。

  作為承載人才的重要平台,“科創驛站”這一創新事物,怎麼能避免陷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窘境?“我們精准邀請人才入駐,瞄准已在忻州有合作項目的科研團隊,或籍貫為忻州的科研人員,或願意來忻州搞創新的團隊,免費提供實驗室、辦公室和宿舍等,並讓他們優先享受科研項目、人才政策等支持。”王殿君答道。

  中國農業大學有機旱作和設施農業科技創新平台首批入駐“科創驛站”。6月30日,記者走進這裡看到,科研人員篩選優種,研究生忙著整理實驗數據。平台負責人、中國農業大學張天柱教授說,團隊結合忻州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開展了設施農業、鹽鹼地治理、有機旱作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此外,還引進和推廣了種植新品種,並成立了設施農業科技小院和智慧農業創新示范園,以幫助政府、涉農企業及農民解決農業難題。

  說起入駐“科創驛站”緣由,張天柱表示,除了科研項目因素外,還有報效家鄉的情懷使然。最打動他們的是“科創驛站”的真情服務,“值得留在這裡,為改變老家科技資源薄弱的現狀貢獻自己的力量。”

  基層是創新的源頭活水。忻州利用“科創驛站”入駐高校創新平台和現有人才資源,組建10支科技創新小分隊,常態化深入車間地頭,讓科技創新的種子,不斷結出“變現”的碩果。

  山西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員武小平帶領他的團隊針對山地春旱播種后藜麥出苗問題,研發了藜麥覆膜+精量播種保苗技術,引進了小型人工藜麥精量播種器,讓好多以前只能靠人工播種的山坡地也實現了“機械化”,畝節約成本超過了120元。

  偏關縣在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團隊的技術支持下,開展“高寒山區設施蔬菜優質高效生產示范”項目,設施蔬菜種植面積擴大了200余畝,每畝產量累計提升至300公斤以上,帶動200余戶戶均年增收1.2萬元。

  忻州市科技人才小分隊成立一年來,開展入企進村服務500余人次,解答技術需求380件,解決技術難題31個,促成產學研戰略合作19家,達成合作意向32家。

  “‘科創驛站’不僅充實了忻州科技資源,也實現了高校科研力量與地方科技需求的對接,有效解決了我市科技資源薄弱問題。”王殿君說,呈現出了高校研發、忻州應用和產業化的良好態勢,創新驅動發展、發展帶動創新的良性循環正在逐步形成。(記者王利強)

看“老校園”如何變身科創“新天地”(图1)

  “今年前9個月我家收入一共3.1萬多元,僅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馬鈴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增加了1萬多元。”在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東梁鄉東梁村,村民王建明掰著手指算起豐收賬。…

  戴上眼鏡,躺在沙發上,眼前出現虛擬場景:自己仿佛在飛躍高山峽谷,雄鷹不時從身旁掠過,風聲呼呼作響。忽然,一個360度的大轉體,讓人發出驚呼,倍覺興奮。…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TOP